古代描写对山水的向往诗词
我想做一颗树,不论风雨,屹立在山头,只为看遍这满山的景色。我想做一只游鱼,不论严寒,只为游遍每一条清澈的河流。我喜欢山,喜欢山的树木丰茂,喜欢它的高耸巍峨,喜欢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。我喜欢水,喜欢它的不拘方圆,喜欢它的清澈,喜欢它的不论悲喜的一往无前。下面是诗词网小编整理的《古代描写对山水的向往诗词》,欢迎阅读。
闻道稽山去,偏宜谢客才。
千岩泉洒落,万壑树萦回。
东海横秦望,西陵绕越台。
湖清霜镜晓,涛白雪山来。
八月枚乘笔,三吴张翰杯。 (诗词网 www.shiCi.com.cn)
此中多逸兴,早晚向天台。
此诗为唐代李白所作,其中描写对山水的向往的经典诗句为:“此中多逸兴,早晚向天台。”意思是:那里逸兴多多,你可一定去上天台山逛逛,不到天台山就没有到浙江。
此诗表现出了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,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,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。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,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,也是对高瞻远瞩、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,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。
古代描写对山水的向往诗词【第二首】:《归嵩山作》
清川带长薄,车马去闲闲。
流水如有意,暮禽相与还。
荒城临古渡,落日满秋山。
迢递嵩高下,归来且闭关。
此诗为唐代王维所作,其中描写对山水的向往的经典诗句为:“迢递嵩高下,归来且闭关。”意思是: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,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。
此诗写得很有层次。随着诗人的笔端,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,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:由安详从容,到凄清悲苦,再到恬静澹泊。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,积极向往的一面,也有愤激不平,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。诗人随意写来,不加雕琢,可是写得真切生动,含蓄隽永,不见斧凿的痕迹,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。方回说:“不求工而未尝不工。”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,恬淡清新的特点。
古代描写对山水的向往诗词【第三首】: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》
灞涘望长安,河阳视京县。
白日丽飞甍,参差皆可见。
余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。
喧鸟覆春洲,杂英满芳甸。
去矣方滞淫,怀哉罢欢宴。
佳期怅何许,泪下如流霰。
有情知望乡,谁能鬒不变?
此诗为南北朝谢朓所作,其中描写对山水的向往的经典诗句为:“有情知望乡,谁能鬒不变?”意思是: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,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?
此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、满目彩绘,写情单纯柔和,轻清温婉。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,毫无苍凉暗淡之感,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,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。
古代描写对山水的向往诗词【第四首】:《七里濑》
羁心积秋晨,晨积展游眺。
孤客伤逝湍,徒旅苦奔峭。
石浅水潺湲,日落山照曜。
荒林纷沃若,哀禽相叫啸。
遭物悼迁斥,存期得要妙。
既秉上皇心,岂屑末代诮。
目睹严子濑,想属任公钓。
谁谓古今殊,异代可同调。
此诗为南北朝谢灵运所作,其中描写对山水的向往的经典诗句为:“谁谓古今殊,异代可同调。”意思是:谁说古今不同,只要都怀着一颗高沽韵心,即使时代辽远,也能共谐异曲同工之妙。
此诗说自己纵有经天纬地之才,由于不合时宜,宁可做个隐士。结尾两句,作者明确表示:即使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志趣相投,步调一致。言外隐指:本人知音寥落,当世的人对自己并不了解。从而可以推断,上文作者所伤悼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了。
古代描写对山水的向往诗词【第五首】:《浣溪沙·山滴岚光水拍堤》
山滴岚光水拍堤,草香沙暖净无泥。只疑误入武林溪。
两岸桃花烘日出,四围高柳到天垂。一尊心事百年期。
此诗为元代姜彧所作,其中描写对山水的向往的经典诗句为:“山滴岚光水拍堤,草香沙暖净无泥。”意思是:山中的分光要露出来河水拍打岸边,草的香气飘荡,啥子是暖的,路上没有泥。
此诗短短六句,以写景为主,描摹物象鲜明生动,且极富层次感,同时善于融情于景而了无痕迹,虽也直写情语,然皆出于自然流露。其语言平易而简洁,风格清新而明快,颇有唐人绝句之意境。